第二階段(114至116年)計畫摘要
本計畫對準聯合國訂定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臺灣永續發展核心目標、「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及「技術及職業教育法」,並配合本校校務發展計畫策略之「營造友善環境,邁向永續經營」、「提升師資素質,強化實務致用」、「培育專業人才,落實全人教育」、「建構優質課程,落實教學品保」來規劃計畫內容,並針對本校高教深耕計畫第二期第一階段的成果改善調整第二階段的實施策略。第二階段維持八個分項:
「分項一:能力強化,成效提升」之目標為讓學生習得真正的專業實務技術能力,取得證照以符合產業所需核心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中英文及資訊科技能力,強化關鍵能力。配合教育部政策推動,包括安排多元化通識選修,建置微學分課程,安排學生海外見習,強化學生國際化知能等。
「分項二:精進辦學,品質保證」之目標為以課程回饋機制確認教學品保之品質管理,並利用總結性課程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總整,包括護理科新增專題課程,並強化各科專題課程的考核方式及成效評量。另外繼續推動培養學生的跨領域能力。
「分項三:優化師資,實務精進」之目標為推動以創新教學方法引發學習動機及熱情,利用教師社群增進知識鏈結及互動,並持續強化專業教師實務經驗,將產業研習經驗回饋至課程教學。同時規劃增加教學人力,強化教學品質。
「分項四:職能培養,全面輔導」之目標為強化全面輔導網絡,以心理及生活輔導強化學生身心健康風險管理,以多元生涯輔導協助規劃生涯藍圖,以補救教學、教學助理、同儕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社群及同儕伴學等方案等學習輔導方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以預警輔導穩定在學期間的學習,以職涯輔導協助瞭解個人職能並規劃職涯歷程。期待全面性輔導網絡能協助學生穩定就學,並降低休退轉學率。同時針對轉科及轉學等學生進行專案輔導,使學生儘快適應環境與課程,順利接軌。
「分項五:深耕在地,實踐責任」之目標為推動在地社區的健康促進,提供社區更多的專業資源,以師生參與及鏈結學校外部資源的方式達成社會責任之實踐,同時推動校園的再生能資源利用,教學環境設備的更新,以達環境永續。
「分項六:產業鏈結,就業培育」之目標為使學生具備創新創業思維,以面對創新產業趨勢,並引進社會資源,與企業共同培養產業所需人才,同時檢核學生實習前後能力,評估實習對實務能力的提升情形,以提升投入職場比率。另成立校級產學合作工作小組,持續推動產學合作及專利申請,強化產業鏈結。另將在校園設置學生專用創新創業空間,提供師生討論、發想、與實踐之基地。
「分項七: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之目標為促進教育機會均等,本校致力於促進經濟不利及原住民學生社會流動,建立性別平等及具永續發展潛力之韌性校園,以期落實提升高教公共性之目標。
「分項八:校務研究精進運作」之目標為利用校務研究確認校內教學品保機制之運作品質,並透過PDCA品質管理循環機制,回饋校務治理。